宋代徽宗皇帝趙佶著 有一本茶書叫《大觀茶論》,書中“白茶”一節(jié)稱:“白茶自為一種,與常茶不同,其條敷閘,其 葉瑩薄……運度得宜,則表里昭砌,如玉在璞,他無與倫也……”
白茶,是一種低溫情況 下產(chǎn)生葉綠素缺失的一種遺傳變異體,是茶樹中的特異性品種。我國各地一些地方均有發(fā)現(xiàn),如浙 江安吉白茶。由于這種茶樹代謝機能的特異性,低溫時抑制了葉綠素的合成,但顯著的提高了游離 氨基酸的生成量,因此,早春白茶的游離氨基酸含量一般均在6%以上,高者甚至達9%。這時其他一 般綠茶品的含量只有2%—4%。茶葉中游離氨基酸由20多種氨基酸所組成,其中茶氨基酸要占氨基酸 總量的50%—60%。這種茶氨基酸是茶的特征性成分,到目前為止,除一種中有少量發(fā)現(xiàn)外,其余動 植物中均未發(fā)現(xiàn)。
最近據(jù)2003年第8期《茶葉信息》稱:《美國科學(xué)院學(xué)報》報道,美國 科學(xué)家哈佛大學(xué)醫(yī)學(xué)院的布科夫斯基博士發(fā)現(xiàn),喝茶能使人體血液免疫細胞的干擾素分泌量增加5 倍。干擾素是人體抵御感染的“化學(xué)防線”。原因是茶葉中有一種叫做“茶氨酸”的物質(zhì),這種茶 氨酸在人體肝臟內(nèi)分解為乙胺,而乙胺又能調(diào)動為“伽馬—德耳塔T形細胞”的人體血液免疫細胞 促進干擾素的分泌,從而能更大的提高抵御外界侵害的能力。
安吉白茶經(jīng)生化測定,發(fā)現(xiàn)其中氨基酸含 量很高,在6%左右,最高的甚至達到9%, 是普通綠茶的3~4倍;茶多酚含量則在 10%~14%,酚氨比只有1.6~2.3。這種罕見的高氨低酚現(xiàn)象也是安吉白茶香高味鮮的生化基礎(chǔ)。而氨基酸高特別是高 含量的茶氨酸,有利于血液免疫細胞促進干擾素的分泌,從而提高人體抵抗外界的侵害力,多喝安 吉白茶肯定對抵御病毒侵害更有好處,對提高記憶、降血壓、減肥、護肝等都有明顯作用。我國著 名茶學(xué)專 家莊晚芳教授高度評價安吉白茶,稱其“具有觀賞 、營養(yǎng)、經(jīng)濟三大價值,其他綠茶不能與之相比?!?br /> 在口感上,安吉白茶屬于鮮爽型。入口潤滑,回味甘甜,沒有常規(guī)綠 茶的那種苦澀味。據(jù)有多年腸胃病的人反映;安吉白茶還有助消化,通便潤腸的功效呢!
因安吉白茶是一種低溫情況下產(chǎn)生葉綠素缺 失的一種遺傳變異體,鮮葉呈黃綠色。那時所含的有益成分也是最好的。隨著溫度的升高,會逐漸 變成常規(guī)綠色,有益成分也隨之降低。為確保安吉白茶的品質(zhì),在鮮葉變綠前茶農(nóng)都會自覺停止采 摘。一年中采摘期共約20天。產(chǎn)量較低,而市場需求較大,價格也隨之上升。又因安吉白茶是在低 溫下生長和采摘制成。低溫下病蟲無法生存,也無需蟲藥。所以安吉白茶是健康環(huán)保綠色的有 機食品!這也是市場暢銷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茶葉的17大功效
自古以來,茶與中醫(yī)藥有著十分緊 密的關(guān)系,它們都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瑰寶。中醫(yī)向有“藥食同源”之說,而“藥食同源”的 實質(zhì),就是說醫(yī)藥是從飲食中發(fā)源的。茶既是飲料,又可用來防病、治病、健身,藥、食一體,兩 種功效兼?zhèn)洹?br />
我國古籍中有許多關(guān)于茶與中醫(yī)藥聯(lián)系的記載,說明古人對茶的保 健功能早有認識,如唐代陸羽的《茶經(jīng)》中曾引用《神農(nóng)食經(jīng)》稱:“茶茗久服,令人有力,悅志 ?!比龂A佗的《食論》有“苦茶,久食益意思”之說。晉代張華《博物志》稱:“飲真茶,令人 少眠?!碧拼鷷r,人們對茶的藥用價值的認識已經(jīng)較為普遍,著名藥學(xué)家陳藏器稱“茶為萬病之藥 ”。此說雖嫌夸張,但茶的藥理成分之多和藥效作用之廣卻是事實。自唐至清,可以搜集到的有關(guān) 論述茶效的古籍,不下近百種。在這眾多的古籍中,有的從茶的效用來分析,有的從茶的主治病癥 去論述,如果將其整理一下,可知古人對茶保健功效的認識主要有:
1.安神除煩
唐代陸羽撰的 《茶經(jīng)》中稱茶能“滌煩”;《神農(nóng)食經(jīng)》(托名,佚,引自《茶經(jīng)》)稱茶能“悅志”;五代蜀 毛文錫撰的《茶譜》中稱茶能“益思”;宋代蘇軾撰的《東坡雜記》中稱茶能“除煩”;元代忽思 慧撰的《飲膳正要》中稱茶能“清神”;明代李時珍撰的《本草綱目》稱茶能“使人神思kǎi爽” ;清代王孟英撰的《隨息居飲食譜》稱茶能“清心神”。此外,還有稱茶能“破孤悶”“療小兒無 故驚厥”等的。
2.清頭明目
宋代虞載撰的 《古今合璧事類外集》稱茶能“理頭痛”;宋代周去非撰的《嶺外代答》稱茶能“愈頭風(fēng)”;明代 吳瑞撰的《日用本草》稱茶能“止頭痛”;清代王好古撰的《湯液本草》稱茶能“清頭目”;清代 黃宮繡撰的《本草求真》稱茶能治“頭目不清”。此外,還有稱茶能治“腦痛”、“治頭痛”的。 古籍中專門講茶能明目的很多,如唐代陸羽撰的《茶經(jīng)》稱茶能治“目澀”,陳藏器撰的《本草拾 遺》稱茶能“明目”;清代沈李龍撰的《食物本草會纂》稱茶“清于目”,黃宮繡撰的《本草求真 》稱茶能治“火傷目疾”等,都談到茶與明目有關(guān)。
3.提神醒睡
如晉代張華撰 的《博物志》、唐代蘇敬撰的《新修本草》、清代張路撰的《本經(jīng)逢源》,以及《桐君錄》(托名 ,佚,引自《太平御覽》),分別稱茶能“令人少睡”、“令人少眠”、“令人少寐”和“令人不 眠”;唐代陳藏器撰的《本草拾遺》、五代蜀毛文錫撰的《茶譜》、清代曹慈山撰的《老老恒言》 ,分別稱茶能“少睡”、“睡少”和“不睡”;明代李士材撰的《本草圖解》稱茶能“醒睡眠”; 清代王孟英撰的《隨息居飲食譜》稱茶能“醒睡”。此外,還有說茶能“除好睡”、“破睡”等的 。
4.下氣消食
唐代孟詵撰的 《食療本草》稱茶能“下氣”;唐代孟詵撰的《食療本草》、宋代虞載撰的《古今合璧事類外集》 、明代繆希雍撰的《本草經(jīng)疏》和王圻撰的《三才圖會》分別稱茶能“消食”、“消宿食”、“消 飲食”和“消積食”;清代黃宮繡撰的《本草求真》稱茶能治“食積不化”。此外,還有稱茶能“ 解除食積”、“去脹滿者”、“去滯而化”、“養(yǎng)脾,食飽最宜”的。
5.醒酒解酒
三國魏張揖撰 的《廣雅》稱茶能“醒酒”;宋代楊士瀛撰的《仁齋直指方》稱茶能“解酒食之毒”;明代李士材 撰的《本草圖解》稱茶能治“酒毒”;清代沈李龍撰的《食物本草會纂》稱茶是“醉飽后飲數(shù)杯最 宜”。
6.利水通便
唐代陳藏器撰 的《本草拾遺》、孫思邈撰的《千金翼方》分別稱茶能“利水”和“利小便”;唐代孟詵撰的《食 療本草》稱茶能“利大腸”;清代趙學(xué)敏撰的《本草綱目拾遺》稱茶能“刮腸通泄”。此外,還有 茶能治“二便不利”、“利大小腸”之說。
7.祛風(fēng)解表
五代蜀毛文錫 撰的《茶譜》稱茶能“療風(fēng)”;明代李時珍的《本草綱目》稱茶能“輕汗發(fā)而肌骨清”;清代屈大 均撰的《廣東新語》稱茶能“祛風(fēng)濕”,劉qīng撰的《片刻余閑集》稱茶能治“小兒痘疹不出”。 此外,還有稱茶能“發(fā)輕汗”,治“四肢煩,百節(jié)不舒”等的。
8.生津止渴
《神農(nóng)食經(jīng)》稱 茶能“止渴”;唐代李肇撰的《唐國史補》稱茶能“療渴”,孫思邈撰的《千金翼方》稱茶能治“ 熱渴”;清代王孟英撰的《隨息居飲食譜》稱茶能“解渴”,趙學(xué)敏撰的《本草綱目拾遺》稱茶能 “清胃生津”,黃宮繡撰的《本草求真》稱茶能治“消渴不止”,沈李龍撰的《食物本草會纂》稱 茶能“止渴生津液”。此外,還有茶能“潤喉”,治“煩渴”、“作渴”之說。
9.清肺去痰
唐代孟詵撰的 《食療本草》稱茶能“解痰”,蘇敬撰的《新修本草》稱茶能“去痰”;元代忽思慧撰的《飲膳正 要》稱茶能“去痰熱”;明代李時珍撰的《本草綱目》稱茶能“吐風(fēng)熱痰涎”;清代趙學(xué)敏撰的《 本草綱目拾遺》稱茶能“滌痰清沛”,黃宮繡撰的《本草求真》稱茶能“入肺清痰”,張璐撰的《 本經(jīng)逢源》稱茶能“消痰”。此外,還有稱茶能“除痰”、“解痰”、“逐痰”、“化痰”,以及 茶能治“痰熱昏睡”、“痰涎不清”等的。
10.去膩減肥
唐代陳藏器 撰的《本草拾遺》稱茶能“去人脂”;宋代蘇軾撰的《東坡雜記》稱茶能“去膩”;明代李士材撰 的《本草圖解》稱茶能“解炙b毒”;清代曹慈山撰的《老老恒言》稱茶能“解肥濃”,趙學(xué)敏撰 的《本草綱目拾遺》稱茶能“解油膩、牛羊毒”。此外,還有稱茶能“久食令人瘦”等的。
11.清熱解毒
唐代孟詵撰 的《食療本草》、清代張璐撰的《本經(jīng)逢源》分別稱茶能“去熱”和“降火”;唐代陳藏器撰的《 本草拾遺》稱茶能“破熱氣,除瘴氣”;宋代宋士瀛的《仁齋直指方》、陳承撰的《本草別說》稱 茶能“消暑”;清代黃宮繡撰的《本草求真》稱茶能“清熱解毒”;劉獻庭撰的《廣陽雜記》稱茶 能“除胃熱之病”。此外,還有茶能“清熱降火”、“滌熱”、“瀉熱”、“療熱癥”、“治傷暑 ”之說。
12.療瘡治瘺
《枕中方》 (佚,引自《茶經(jīng)》)稱茶能“療積年瘺”;明代繆希雍撰的《本草經(jīng)疏》稱茶能治“瘺瘡”,李 中立撰的《本草原始》稱茶能“搽小兒諸瘡”等。
13.療痢止泄
宋代陳承撰 的《本草別說》稱茶能“治痢”;明代吳瑞撰的《日用本草》稱茶能“治熱毒赤白痢”;清代黃宮 繡撰的《本草求真》稱茶能治“血痢”,張璐撰的《本草逢源》稱茶能“止痢”等。
14.滌齒堅齒
宋代蘇軾的 《東坡雜記》稱茶能使牙齒“堅密”;元代李治的《敬齋古今注》稱茶能使牙齒“固利”;明代錢 椿年的《茶譜》稱茶能“堅齒”;清代張英的《飯有十二合說》稱茶能“滌齒頰”等。
15.療饑生精
唐代孫思邈 的《千金要方》稱茶能使人“有力”;宋代蘇頌的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稱茶能“固肌換骨”;明代朱棣的 《救荒本草》稱茶能“救饑”,鮑山的《野菜博錄》稱茶能“調(diào)食”;清代屈大鈞的《廣東新語》 稱茶能“療饑”。此外,還有茶能“輕身換骨”、“治疲勞性精神衰弱癥”、“羽化”之說。
16.養(yǎng)生益壽
宋代蘇頌的 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稱茶能“祛宿疾,當(dāng)眼前無疾”;明代程用賓的《茶錄》稱茶能“抖擻精神,病魔斂 跡”;清代俞洵慶的《荷廊筆記》稱茶能“養(yǎng)生益”。此外,還有茶“久服,能令升舉”之說。
17.其他功效
古人對茶葉 功效的認識,除上面提到的以外,還提到茶葉其他一些營養(yǎng)與藥理功效,如宋代蘇軾的《格物粗談 》稱茶“燒煙可辟蚊”;明代李時珍的《本草綱目》稱“濃茶能令人吐”;清代趙學(xué)敏的《本草綱 目拾遺》稱茶能“消膨脹”,張璐的《本草逢原》稱茶能“開郁利氣”等。